第(3/3)页 若被百姓们知晓突厥大军兵临渭水,定然会引起恐慌的,所以当下之要乃是封锁消息,避免好事之人扩散。 待吩咐完之后,李世民才问道:“诸卿可有何良策”? “陛下,眼下颉利可汗背弃盟约,突袭长安,还请您想出万全之策,以保长安万全。”有大臣说道。 当年,宣武门兵变,李世民与东突厥颉利、突利二可汗结盟,却如今,颉利背弃盟约,联合太原王氏,发兵长安,欲取而代之实在可恶至极。 而今,正值长安兵力空虚,外遣大军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,或许,颉利可汗正是知道长安空虚,所以才会这么干的。 “朕何尝不想保长安万全,可如今长安兵力空虚,朕拿什么跟突厥人斗?即便是从外召集兵力怕也是来不及的。”李世民说道。 突厥大军列阵渭水北岸,距离长安不过40里,如此短的距离,大军只怕用不得半日时间就可抵达长安城,将他们的屠刀架在脖颈上面,就怕调兵遣将的人员还没有将讯信传出,长安便已经被人攻破。 一向有勇有谋的李世民也陷入了困境之中,毕竟大兵压境,即便他是皇帝,心中亦不免有所慌张的。 “魏征,你素来最擅谋略,可有何退敌之策?”李世民问道。 “事发突然,突厥大军来势汹汹,想要退敌恐是难矣,臣一时无解。”魏征摇头说道。 “长孙无忌,你呢?” 李世民又是将目光转向长孙无忌,想要从他的身上得到答案,很可惜,等来的回答却是:“恕臣愚钝,连魏相都束手无策,臣怎可能有退敌良策呢?” 李世民面色一沉,不悦道:“哼!平时你弹劾大臣的时候倒是张口既来,而今帝国遭逢大难,你便是无话可说,自己打自己十个耳光。” “是是是。” 长孙无忌连连点头哈腰,打自己耳光。 “杜如晦?” “侯君集?” “张亮?” “李绩?” …… 询问了一圈,这些人可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,可结果无一例外,最后,目光落在房玄龄身上,而李世民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希望。 李世民看向房玄龄,只见淡然一笑,道:“臣可推荐一人,或可解决长安之难。” 恩? 李世民眼前一亮,再次重燃了希望的火焰,忙问道:“是何人?” “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,他就是云王殿下。” 唰! 一时间,所有人看向李运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