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因而,许多人宁愿选择从苏月白这里进货。 这里还要提一下刘甯,她真的是苏月白的贵人。 这件事还得从去年说起。 苏月白做羽绒衣,因样式好看,舒适还保暖,便托人给刘甯送去了几件。刘甯身子骨不好,畏寒又怕热,每到冬暑两季,总是折腾。 这次的羽绒衣深受刘甯的喜爱,轻便还保暖。即便是骑马,也不会有负担。又想起工厂中还承接了一批做普通样式供给军队,她自己干脆下了一笔订单,要将这些衣裳做福利发给长远商行的各家掌柜。 苏月白起先还纳闷,既做福利,为何不给全部人做一身儿。没想到她没问,刘甯倒是来信解释了。说工厂的加工速度太慢,这么多衣服肯定来不及做,让她别惦记着出货再把自己给累坏了。 她看着信纸上所写,想到自家这微薄的出货量那个着急啊。 不过也是托了流水线加工的好处,不需要专业的裁缝,只要缝补技术过关就成。因而,直接在工厂招人,专门负责制作一些不需要太费心思的普通款式。 而那些摆在店内售卖的,则由一些熟练工来加工。为此,苏月白扩大招工。 因辛香坊旗下的厂子最喜欢招女工,一听说有这好消息,十里八乡的人都过来应聘。人是招够了,无奈有些人住的实在太远了,苏月白只能按照就近原则选人。而那些手艺实在好的,厂里就给分了宿舍,让她们能够安心住下。 用大家的话来说,厂子里的任务虽然比较重,繁忙了些,但大家拿到的银子是真的。何况福利也好,在工厂里不仅管饭。每逢年节,还有会分一些米粮啥的。 在这个时代,女人的作用多数只是生孩子,操持家务,一辈子都困在后宅里。而苏月白给她们个机会,让她们也能外出务工。 有一回厂里开劳模大会,有位大姐一脸自豪的说如今她才是家里的顶梁柱,家人们都要看她的脸色过日子。 手里的钱够花了,腰板儿也停止了。而有了银子,日子也越过越好。 苏月白趁机与赵县令联合,开了个扫盲的班子。给一些愿意来识字的人一个机会,最起码出去后能认得几个字,不至于一辈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