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并穿插进行了历史、地理的快速知识框架梳理(用他的“救国地图法”),理化公式的默写。 模拟数学时,他不再追求奇技淫巧,而是“大巧若拙,大智若愚”,回归最基本的概念和公式,力求“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”。 “读书须用意,一字值千金。” 他深刻体会到,真正的精通,在于对基础理解的深度。 他严格控制总学习时间,保证午休一小时和傍晚半小时的慢跑。 “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。” 他深刻践行此理,不使心神久劳,亦不令躯体安逸,保持最佳弹性。 看到有同学仍在熬夜苦读,他心中暗叹:“月满则亏,水满则溢。” 过度透支,实非长久之计。 【叮!宿主成功实施“精准预热”与“主动心态管理”策略!】 【“考场应变能力”提升,“时间管理能力”优化。】 【“考前焦虑”有效控制,由“失控恐慌”转化为“可控的紧张感”(有助于发挥)。】 【身体机能持续恢复,精力值稳定在75%以上。】 周日夜晚,七月二日。 考前最后一夜。校园里弥漫着一种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 的寂静。教室和宿舍的灯光大多亮着,但少了平日的喧闹,多了种压抑的沙沙翻书声和沉重呼吸声。 林怀安却反常地平静。他没有熬夜。晚上九点,他合上了书本,将文具一一检查好,放入布包。他打来热水,仔细地泡了脚,促进血液循环,放松神经。“心安茅屋稳,性定菜根香。” 内心安定,则外界的喧嚣与压力皆不能扰。 然后,他坐在窗前,望着窗外繁星点点的夜空。远处北平城的灯火零星闪烁。他没有再想任何一道题,而是让思绪放空。 “得失成败,莫非前定;行藏用舍,不违吾心。” 他想起了这一个月的点点滴滴:从月考的逆袭,到宿舍的磨合,到“北上请愿”的震撼,再到这三日归来后的极限恢复…… 一幕幕画面如走马灯般闪过。 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宁静。 “该做的,都已经做了。 能准备的,也已尽全力。 剩下的,便是坦然走进考场,将所学所思,倾注于笔端。” “尽人事,听天命。” 这句古话,此刻有了全新的含义。不是消极,而是一种竭尽全力后的释然与自信。 他躺在床上,进行睡前的积极心理暗示: “我的基础很扎实,我的方法很有效,我的心态很平稳。我能行。” “我心似水,澄澈见底;我志如山,巍然不动。” 然后,他很快便沉沉睡去,呼吸均匀而平稳。 这与周围许多辗转反侧、一夜无眠的同学形成了鲜明对比,他如中流砥柱,稳若泰山 。 【叮!宿主成功进入最佳临考状态“平静的专注”!】 【所有临时增益效果(心流、互联、直觉)进入待触发状态。】 【身心状态调整至“巅峰竞技”水平,稳定性、抗压性达到当前最优。】 【最终检测:一切准备就绪。“飞轮”已蓄满能量,惯性巨大,势不可挡!】 【预祝宿主,期末大捷!】 系统的最终提示,如同战前的最后一声号角。 万籁俱寂,星垂平野。 林怀安(郝楠仁)知道,决战的时候,到了。 他以最饱满的姿态,迎接黎明后的考验。 第(3/3)页